《天气日历:观察与记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等。
(3)掌握制作天气日历的方法,学会分析天气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方法,学会制作天气日历。
难点:分析天气变化规律,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天气日历模板、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风向标、雨量器等观测工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观察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天气的基本概念。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的重要性。
3、引入本课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制作天气日历。”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教师讲解天气的概念及与气候的区别,让学生明确天气的含义。
2、教师介绍观测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风向标、雨量器的使用。
3、教师示范如何记录天气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等,并强调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教师介绍天气日历的制作品种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作用和意义。
(三)实践活动(2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测活动,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工作。
2、学生使用观测工具进行天气观测,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测和记录的方法。
3、学生根据观测结果制作天气日历,教师提供天气日历模板,学生将观测结果填入模板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4、小组内交流制作的天数日历,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四)分析讨论(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天气日历中的数据,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规律。
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教师结合实例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天气的短暂性和气候的长期性。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减少对天气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重要性。
2、教师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制作天气日历,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
板书设计
(注:由于是教学设计,不涉及具体板书内容。)
《天气日历》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树立环保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评价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