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1日)下午,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扩大)举行代表分组会议,市人大代表围绕龚正市长代表市政府作的上半年工作报告进行评议。
“上半年的多项经济数据亮眼,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代表们认为,报告全面反映了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同时直面问题和短板,指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体现了市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接下来,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成绩亮眼为市场主体注入信心
报告指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上半年上海经济加快恢复,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曹立强代表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今年一开春,就看到大家忙着去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招商引资,上半年全市新增了3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3家外资研发中心。“上半年上海经济发展表现亮眼,投资、消费、外贸均走在全国前列,反映出上海经济韧性十足,也为完成全年发展目标打好了基础。”
“作为一名文旅行业的从业者,从逐渐多起来的客流中,我真切地感受到经济正在恢复。”袁剑代表说,有些热门景点的客流量已近接近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希望政府部门能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持续为市场主体注入信心。
“这半年来取得的成绩,体现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良好衔接。”徐敏栩代表说,为更好促进经济,政府部门应多多搭建平台,为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和帮助,“一些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其实很有竞争力,关键是怎么让它们能更好地走出去。”朱林海代表建议,要将法律列入政府提供的服务清单,用好上海的涉外律师队伍,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多位代表指出,在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仍有不少行业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应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难解困。刘正东代表说,国家和上海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好政策,当务之急是落地落实。吴少游代表建议,政府应当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规则更加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切实实给广大中小微企业减负“松绑”,释放它们的活力。
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代表们也指出,当前上海经济仍面临内生动力不强、需求总体偏弱等困难,要想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兴产业发展对土地要素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何大军代表注意到,报告中提到,要下更大功夫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在张江科学城先行先试一批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土地政策。“对上海这样一座特大城市来说,一定要在提升经济密度上下功夫。这项土地政策给了规划更大弹性,相信将极大促进产城融合。”他呼吁,试点范围可以扩大到张江科学城的存量土地上,并尽快总结经验,向全市推广。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顾伦代表建议,政府部门要在硬科技上加大投入,对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硬核企业给予更大支持。还有代表提出,金融机构要调整评估标准,在融资方面给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很多金融机构仍然只看重企业当前的盈利情况,没有考虑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等”。
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人才是代表们讨论较多的话题。在禹宝庆代表看来,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必须拿出真正能打动人的好政策。“人才不是吸引过来就结束了,我们还要做好相关的配套支持。”郑佩芸代表说,上海从海外引进了不少高层次人才,但仅靠他们个人单枪匹马是做不出成绩的,用人单位应该为他们配好团队,制定好相应的激励机制。
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
扩大“医教文体”等相关公共服务供给,实施无障碍环境提升工程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更大便利,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报告中提到的一项项民心工程,获得了代表们的充分肯定。
李皎代表注意到,报告强调要用两届政府10年时间完成“两旧一村”改造,“这充分体现了上海政府帮助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决心”。作为一名企业家,潘晶代表参与了一部分新增养老床位的建设,他说,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政府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付出的努力。
“这次的报告对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写得特别‘实’,尤其是新一轮民心工程的行动计划。”胡晓丽代表说,从热闹的菜市场到方便的社区食堂,从滨江公园锻炼的市民到市井路边演奏大提琴的乐手,无处不体现着上海对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践行。“对一座城市的信心,不仅来自经济数据的提升,也来自市民感受到的身边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把市民身边的环境打造好,也是提振信心的一种方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上海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胡霞敏代表说,当前仍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特别是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有些企业反而招不到人,建议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各方需求,更加精准地提供职业指导、求职实训等就业帮扶服务。苏梅代表认为,当前基层治理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可以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