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简介
1960年12月10日出生于中国天津市 ,满族 ,前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1973年4月,郎平进入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练习排球。
1976年,郎平进入北京市业余体校,同年入选北京市排球队。
1978年,郎平入选国家集训队。
1981年,郎平随中国女排夺得第3届世界杯冠军,获“优秀运动员奖”。
1982年,郎平随中国队获得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并荣膺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MVP" 。
1984年,郎平随中国队获得洛杉矶奥运会女排比赛金牌,协助中国女排实现三连冠。
1986年,郎平退役。
1995年,郎平被聘为中国女排主教练。
1996年,郎平获得国际排联颁发的“世界最佳教练"
2002年10月,郎平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2013年4月25日,郎平被任命为新一届女排国家队主教练。
2015年2月1日,郎平获2014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教练奖。
2016年2月14日,郎平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2016年3月25日,郎平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6年8月21日,郎平以主教练的身份带领中国女排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
学习郎平好榜样
首先,恭喜郎平指导和中国女排姑娘夺得里约奥运会金牌。
其实,我之前对郎平的印象还停留在三连冠上。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第3届世界杯冠军,郎平获“优秀运动员奖”,这是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
郎平随队又先后获得第9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和洛杉矶奥运会金牌,协助中国女排取得了三连冠。那时候,铁榔头的名字虽然很响。但不如女排精神来得响,女排不仅是三连冠,而且拿到了五连冠,感觉中国女排永远是世界冠军。
创业后因为工作太忙,时间少了,对中国女排和郎平的关注就少了,虽然也有郎平执教世界各个女排队的新闻,但我印象里还是那个身高1米84、摸高3米17、跟孙晋芳一起捧着奖杯开心笑的郎平,直到前一段时间,里约奥运季来临,360公司正好有机会签约主教练郎平和运动员惠若琪作为360的品牌代言人。
签约之前我查了一下郎平的经历,我脑海里有两个字促使我让同事尽快签约,这就是:聚焦。
郎平1973年被选入北京工人体育馆体校排球班,从十三岁开始一直到今天,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只专心干一件事:排球。从打排球,再到美国学习体育管理,再到执教排球队一辈子只干排球这一件事。
我一直强调做产品做事情要聚焦,但到现实中,有时候我也会违背自己推崇的这个原则。多元化是人性的冲动,但从做企业的经验来看,专注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才会有不断 提升、持续进步的基础。
签约郎平,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专注、聚焦的明星教练打出的成绩一定不会太坏。然而,更可能是潜意识觉得郎平的聚焦、专注与我一直推崇做产品做事的原则不谋而合。
第二个给我深刻印象的,是郎平永远不满足,永远学习。
作为中国女排队员时她就已经非常优秀,与美国名将海曼、古巴名将路易斯并称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光凭这一项,如果她呆在体制内,就能吃一辈子。
但她不满足,她要学习,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英语,到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学习现代体育管理。她干的不是低水平重复,这跟我们读到的古文里“无他,唯手熟尔”的卖油翁绝对不是一回事。
她是持续地在提升自己对战术的认识、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对运动员的认识、对团队管理的认识,甚至可以说,对自己的认识。
人都有惰性,都有利益算计,愿意呆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呆在心理的“舒适区”,这导致大多数人永远不会冒险去尝试,永远是低水平重复。
但对有些人来说,彷佛天生就有逃离“舒适区”的基因,时刻准备进入“学习区”。这样的人成了政治家、元帅、艺术大师、发明家、冒险家、企业家、体育大师,还有很多。
郎平每一次带一支新队伍,每一次冲击赛事,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未知的挑战。如果力有不逮,如果跌出预期,那无异于对她以往所积累的能力信誉的一次打击。
一个精于算计的人,早就见好就收了。但郎平时刻准备抛弃“舒适区”,进入“学习区”,愿意接受未知挑战。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包括360多么需要像郎平这样聚焦的、学习的、钻研的、思考的、坚韧的人。如果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不能产生很多这样的人,国家就会死气沉沉。
如果企业的各个部门不能产生这样的人,企业就会失败。大到一个国家,中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小组,到处都需要郎平这样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成为优秀的leader。
一个团队,少到几个人,多到成千上万人,如果是一个平庸的leader,根本不会有什么凝聚力,注定是一盘散沙,什么都做不成。
有人说郎平是中国女排的福将,队伍青黄不接或者队员水平欠佳,到了郎平手上也能妙手回春,短时间内能够打出成绩。其实,这正说明郎平是一个优秀的leader,她不仅是中国女排的福将,还是意大利队、土耳其队、美国队的福将。
因为一个优秀的leader绝不是只传授技术就能打赢,还需要把自己的个人愿景,自己的创造力、情感、承诺与团队的共同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结合在一起,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荣誉感,激发每个人潜意识的力量,这样团队的每个人才会激情投入,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下一次我见到郎平,我最想问她三个问题:
第一,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第二,你认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第三,给你不断接受挑战的动力源自于哪里?
从郎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添加公众号“迪臣科技”
了解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