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至16日,“相约北京”2021至2022赛季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在重新改建的首都体育馆举行,这次比赛对于运动员是备战北京冬奥的重要热身,对首都体育馆来说也是北京冬奥会赛前重要的“模拟考”,无论是场地环境,还是疫情防控,全部执行奥运标准。展望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首都体育馆已经准备好了。
首都体育馆修建于1968年,曾经是北京规模最大、功能最多、适用范围最广的体育馆,举办过许多国际、国内重要比赛,比如1971年“乒乓外交”中美乒乓球友谊赛、1981年男子冰球世锦赛、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都体育馆将再次作为比赛场馆被委以重任,承担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比赛,这也是中国最有希望夺金的2个大项,首都体育馆必将见证荣耀时刻。
从亚运会到奥运会,每一次重大赛事前,首都体育馆都会翻新改造以适应比赛需求。为筹办冬奥会,首都体育馆又一次换新颜,实现智能化的全面升级:更新改造了最现代化的音响和视频系统,运用了天幕、环屏、端屏等最新技术;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既符合国际奥委会要求,又满足了绿色低碳;改造恒温恒湿系统和空调新风系统,满足比赛的环境和防疫要求。成为了更现代、更环保、更舒适、更具科技感的首都体育馆。
但改变的只是内部装潢结构,首都体育馆外立面依然是经典的米黄色,修旧如旧,辨识度极高,与周围亮丽的高楼形成对比,仿佛多了一些年代沧桑感,但这也恰恰体现了首都体育馆的历史悠久,因为首都体育馆是20世纪的文化遗产,入选了第一批《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更因为首都体育馆见证了中国体育壮大和北京发展变迁。
上面4张图片清晰诠释了首都体育馆经历的沧桑岁月,从“乒乓外交”到冰球世锦赛,从北京亚运会到北京奥运会,再到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首都体育馆不仅仅是亚运场馆、双奥场馆、夏冬两季场馆,53年历史更浓缩了中国体育的发展变迁,映射了首都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见证了时代发展进步,仿佛是一座桥梁,连接起中国体育的过去与未来,串联起北京文化的一脉相承。
作为中国体育的标志性历史建筑,首都体育馆一直是北京重要的体育文化活动场所,随着1994年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成立,首都体育馆正式成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大本营”,成为国内第一座室内制冷冰场,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琰、陈露、王濛、周洋、申雪、赵宏博等世界冠军都曾在这里训练比赛,如今备战北京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和花样滑冰队也会在这里训练比赛,首都体育馆是中国冰雪健儿梦开始的地方,也将见证中国冰雪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荣耀。
虽然53岁的首都体育馆外表依然保留“文物”的年代感,与其他呈现各种造型的新建场馆相比略显老态,但内部装饰却极具现代感,内外对比间彰显其独特面貌,映射了新中国体育发展和首都发展的历史传承。如今在承办冬奥会等重大赛事方面,在推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和全面健身方面,在促进首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战略定位方面,首都体育馆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雪峰绅士)